中國新一代「人造太陽」首放電 被稱核聚變發展重大突破(組圖)

國情動向

發布時間: 2020/12/07 17:11

最後更新: 2020/12/07 17:11

分享:

分享:

中國新一代「人造太陽」首次放電 被稱核聚變發展重大突破

中國新一代「人造太陽」、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「中國環流器二號M(HL-2M)」,今日下午2時02分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。內地傳媒形容,這是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,標認中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,將加快探索未來能源。

HL-2M是中國規模最大、參數最高的「人造太陽」。據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所長許敏介紹,核聚變由氘、氚離子聚合成氦,聚合中損失的質量轉化為超強能量,這和太陽發光發熱原理相同,所以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又被稱為「人造太陽」。

這次建成並首次放電,也標誌中國自主掌握大型先進托卡馬克(Tokamak)裝置的設計、建造、運行技術,為中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基礎。

中國量子電腦原型機「九章」面世 比Google量子電腦快100億倍(有片)

【量子科技】量子電腦和數字貨幣是矛與盾關係?專家這樣說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HL-2M等離子體體積達到國內現有裝置2倍以上,電流能力提高到2.5兆安培以上,等離子體離子溫度可達到1.5億度,能實現高密度、高比壓、高自舉電流運行。

聚變科學所總工程師楊青巍表示,國際上等離子體的磁約束時間大約不到1秒,HL-2M可實現10秒,對超高溫等離子體的磁現象、流體不穩定性、約束湍流等前沿研究,有重大意義。也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(ITER)的重要支撐。

據道,目前中國核能發展實施「熱堆-快堆-聚變堆」三步走戰略中,將聚變能作為解決能源問題的最終一步。

責任編輯:林佩怡

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,Bookmark hket.com中國頻道

跟進【中美角力】新形勢,立即了解

讚好《香港經濟日報 hket.com》粉絲專頁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